| S/N | 企业 | 
|---|---|
| 1 | 华为 | 
| 2 | 联通数科 | 
| 3 | 海尔智家 | 
| 4 | 中兴通讯 | 
| 5 | 海康威视 | 
| 6 | 阿里云 | 
| 7 | 京东方 | 
| 8 | 科大讯飞 | 
| 9 | 软通动力 | 
| 10 | 用友 | 
| 11 | 新华三 | 
| 12 | 百度 | 
| 13 | 京东微联 | 
| 14 | 大华股份 | 
| 15 | 中软国际 | 
| 16 | 广联达 | 
| 17 | 东软集团 | 
| 18 | 小米 | 
| 19 | 浩鲸科技 | 
| 20 | 美的 | 
| 21 | 亚信科技 | 
| 22 | 宝信软件 | 
| 23 | 中移物联网 | 
| 24 | 研华科技 | 
| 25 | 腾讯云 | 
| 26 | 途鸽科技 | 
| 27 | 超图软件 | 
| 28 | 盈趣科技 | 
| 29 | 神州泰岳 | 
| 30 | 亨通光电 | 
| 31 | 蚂蚁数科 | 
| 32 | 航天信息 | 
| 33 | 达实智能 | 
| 34 | 英飞拓 | 
| 35 | 移远通信 | 
| 36 | 商汤科技 | 
| 37 | 奇安信 | 
| 38 | 金山云 | 
| 39 | 天翼物联 | 
| 40 | 荣联科技 | 
| 41 | 旷视科技 | 
| 42 | 银江股份 | 
| 43 | 大唐电信 | 
| 44 | 兆易创新 | 
| 45 | TCL科技 | 
| 46 | 树根互联 | 
| 47 | 新大陆 | 
| 48 | 云赛智联 | 
| 49 | 芯中芯科技 | 
| 50 | 开鸿数字 | 
| 51 | 利尔达 | 
| 52 | UIOT超级智慧家 | 
| 53 | 中国电科 | 
| 54 | 宇泛智能 | 
| 55 | 银基科技 | 
| 56 | 华工科技 | 
| 57 | 远望谷 | 
| 58 | 徐工汉云 | 
| 59 | 艾拉比 | 
| 60 | 达闼科技 | 
| 61 | 智器云 | 
| 62 | 纯米科技 | 
| 63 | 智联安 | 
| 64 | 比科奇 | 
| 65 | 拓深科技 | 
| 66 | 西部智联 | 
| 67 | 芯翼信息 | 
| 68 | 核芯互联 | 
| 69 | 环天智慧 | 
| 70 | 华正信息 | 
| 71 | 美格智能 | 
| 72 | 深度智控 | 
| 73 | 宏诚创新 | 
| 74 | 上实龙创 | 
| 75 | 优碧科技 | 
| 76 | 无锡龙微科技 | 
| 77 | 涂鸦智能 | 
| 78 | 神州控股 | 
| 79 | 金卡智能 | 
| 80 | 好运达智创 | 
| 81 | 中科云墨 | 
| 82 | 聆思智能 | 
| 83 | 德沃智能 | 
| 84 | shiot | 
| 85 | 飞博赛斯 | 
| 86 | 微传科技 | 
| 87 | 驰芯半导体 | 
| 88 | 青岛未来网络 | 
| 89 | 犀云科技 | 
| 90 | 玖玖盾 | 
| 91 | 芯盟科技 | 
| 92 | 紫光展锐 | 
| 93 | 天津鲲鹏信息 | 
| 94 | 禹联网络 | 
| 95 | 清蓉深瞳 | 
| 96 | 希微科技 | 
| 97 | 特斯联 | 
| 98 | 必博半导体 | 
| 99 | 健乔智能科技 | 
| 100 | 昇启科技 | 
| 2024.12 DBC/CIW/CIS | |
万物智联
物联网(IoT)作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技术,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,重塑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。
政策方面,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“万物智联”发展的通知》,通知表示到2027年,基于4G(含LTE-Cat1,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)和5G(含NB-IoT,窄带物联网;RedCap,轻量化)高低搭配、泛在智联、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。5G NB-IoT网络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。5G RedCap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规模覆盖,并向重点乡镇、农村延伸覆盖。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力争突破36亿,其中4G/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达到95%。支持全国建设5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,打造10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。培育一批亿级连接的应用领域,打造一批千万级连接的应用领域。
市场方面,我国有巨大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,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年7月末,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93万个;截至2024年7月末,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5.47亿户,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9%。
数以百亿计的广泛物联网连接与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融合,并为各行业注入创新活力,进而推动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,尤其5G网络部署日益扩大,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。
小米:其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涵盖了智能电视、智能音箱、智能摄像头以及各类传感器等众多设备。消费者能够借助手机应用,轻松实现对家中电器设备的远程操控,如远程开关空调、调节灯光亮度等,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度,同时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,使其在智能家居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。
华为: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在助力众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通过在工厂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并连接至网络,企业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参数、磨损情况等关键数据,从而提前安排维护计划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停滞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生生不息
技术方面,5G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与物联网深度融合。5G的高速率、低延迟特性,使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更高效,能支撑更多复杂应用场景,如高清视频监控、智能驾驶等。AI则赋予物联网设备智能决策能力。
应用方面,物联网将在智慧城市、医疗健康、农业等领域持续拓展。智慧城市中,物联网连接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,实现智能交通管理、能源优化配置、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功能,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。医疗健康领域,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指标并传输数据至医疗平台,为远程医疗、疾病预防与个性化医疗提供支持。农业生产中,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灌溉、智能施肥与病虫害监测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。
还有卫星物联网市场,随着技术、标准、产业等方面的逐步成熟,全球卫星物联网通信市场进入“爆炸式”增长阶段。随着3GPP在5G标准R17阶段启动了非地面通信(NTN)的研究,涵盖了无线接入网、承载网、核心网、终端等方面的标准制定,卫星通信产业链的主流厂商开始在3GPP标准上投入更多资源。
引领智能未来
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,物联网企业要不断创新与进取,在万物物联时代创造更大价值,助力我国在全球物联网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,引领智能时代发展潮流。
(文/元素)
e-Mail:lab@enet1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