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1与G1人形机器人升级,宇树科技在2024年已实现人形机器人H1(全球首款原地后空翻电驱动机器人)和G1(售价9.9万元的高性价比机型)的小批量量产。
2025年,G1通过算法优化实现更拟人化的步态,如双腿弯曲度调节、复杂地形跑步(碎石、草地、上下坡)等,运动稳定性显著提升,甚至超越特斯拉Optimus的早期表现。
关于AI模型与通用能力突破,创始人王兴兴预测,2025年将是机器人AI模型突破的临界点,宇树正布局“世界模型+空间智能+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”的技术融合,目标实现机器人任务执行的通用性,从单一动作向多任务无缝切换演进。
宇树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占率近70%(2024年数据),2025年将继续巩固优势。工业级B2-W轮足机器狗已量产一年,解锁全地形适应能力(攀爬、涉水、2.8米高空跳跃),应用于巡检、救援、农业等领域;消费级Go2系列则以万元级价格抢占家庭娱乐市场。
自研电机、减速器、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,将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,大幅降低整机成本。工业级机器狗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/10,性价比优势显著。
2024年宇树人形机器人订单中海外占比达50%,2025年预计通过CES等国际展会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,尤其聚焦科研、教育、工业场景的深度合作。
宇树也正在探索机器人技术与低空经济(如无人机协同)的结合,同时布局脑机接口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,可能推出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案。
与华为合作集成语音交互技术,提升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能力,面向家庭服务、医疗陪护等场景推出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关于产学研合作深化,或通过高校联合实验室和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,推动机器人AI模型生态建设。例如,与昇腾AI合作推出训推一体解决方案,降低中小企业研发门槛。
理论上,2025年宇树科技的亮点或将围绕“技术普惠化”与“场景通用化”。
技术普惠,通过自研降本,推动机器人从“实验室玩具”向“工业工具”和“家庭伙伴”转型;场景通用化突破,从单一功能(如表演、巡检)向多任务通用服务(如家庭助手、工厂协作)扩展。
关于生态壁垒:或为构建“硬件+AI+场景”的闭环生态,巩固全球机器人领域“反向卡脖子”的领先地位。
(文/折衷,2025年2月)
e-Mail:lab@enet1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