阶跃星辰
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和生成式AI(尤其是视频与3D内容生成),其发展潜力与挑战均值得关注。
技术差异化方面,有多模态融合能力,专注于视频、3D内容的跨模态生成(如文本→3D模型、图像→动态视频),避开与通用大模型的直接竞争;垂直场景优化,针对游戏、影视、电商等行业需求,提供高精度3D资产生成工具,可降低传统CG制作成本(如Unity/Maya插件集成)。
技术瓶颈方面,关于3D生成质量,当前AI生成的3D模型在细节(如材质、拓扑结构)上仍需人工修复,难以完全替代专业工具;关于算力成本:视频/3D训练对GPU需求极高(单次训练成本可达百万级),可能拖累盈利周期。
据预测,全球3D内容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300亿美元。
生数科技
作为聚焦AI生成3D内容的初创企业,凭借团队背景和生成式AI技术,在游戏、影视、元宇宙等领域快速崛起。
技术壁垒高,比如3D生成全流程覆盖,从文本/图像→3D建模→材质/光影优化,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(类似NVIDIA Omniverse的AI简化版);算法创新,基于扩散模型(Diffusion)与神经辐射场(NeRF)的融合技术,生成速度比传统Blender建模快10倍以上(公开测试数据);行业适配性可期待,针对游戏低模(Low-Poly)和影视高精(High-Poly)需求提供不同优化模式。
主要挑战如拓扑结构缺陷,AI生成的3D模型常存在非流形网格(Non-manifold edges),需人工修复(额外增加20%-30%工时);动态生成方面,角色动画绑定(Rigging)和物理模拟(如布料、流体)仍需依赖传统工具链;算力依赖,单次高精度3D生成需消耗数百GPU小时(AWS成本约$5k-10k/次),企业级服务毛利率被压缩至30%以下。
若能在3年内将AI 3D生成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1/5以下,则有望成为该赛道的隐形冠军,其命运也将取决于能否比国际对手(如OpenAI的Point-E)更快实现“可用→好用”的跨越。
它石智航
它石智航的核心优势主要包括其豪华的创始团队和强大的技术背景,其创始团队来自L2(代表智能驾驶领域)、L4(代表Robotaxi领域)。团队成员大多来自知名科技公司,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较强的技术实力。
尽管它石智航在成立仅两个月后就完成了1.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,但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品和商业化计划。团队主要在高校任职,尚未开放社招。因此,如何在短时间内推出成熟的产品并实现商业化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具身智能被认为是AI和自动驾驶之后的下一个科技风口。它石智航的愿景是以物理世界AI和通用机器人技术为核心,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,让高性能AI规模化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。
未来十年,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,市场潜力巨大。
千寻智能
其核心优势主要包括其在时空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。
其专注于建设卫星导航增强系统,将设备定位精度从传统的“米级”提升至动态“厘米级”。目前,千寻智能已从单一的卫星定位平台升级为“时空智能基础设施”,不仅保障定位的精准性,还强化了安全性与可靠性。
此外,其推出了“时空智能全球通服务”,实现了从中国到全球的服务覆盖,助力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。其“云芯一体化”能力提供了从硬件到云端的全栈解决方案,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、具身机器人、低空出行等领域。
其通过提供精准定位服务和时空智能开发套件,推动具身机器人在工业、救援、危险场景以及消费者端的应用。此外,随着机器人量产,时空智能有望成为其“标配”。
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。
其在具身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具身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世界的交互载体,正在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想象,尽管具身智能赛道存在泡沫,但其技术壁垒和未来应用场景的广阔前景仍值得期待。
星海图
其核心优势主要包括其提出的“一脑多形”战略和硬件与AI算法的紧密协作。这一理念强调AI算法(“脑”)是具身智能产品的核心,通过紧密协作,星海图有望能够提供真正高性能的具身智能产品。
但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不断成熟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终端产品的价格稳中趋降,为了保持竞争力,其需要不断进行高水平产品的研发创新,这是最大和长期的挑战。
随着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的时空信息成为各类应用场景的核心要素,其可以抓住这一趋势,进一步发展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和应用,特别是在无人机、智慧农业、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市场需求。
众擎机器人
其SE01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采用了自然拟人步态,运动灵活性和协调性显著优于传统机器人,动态性能提升至新高度。此外,其此前凭借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引发广泛关注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。其海外售价低于特斯拉和宇树科技同类产品。
其主要挑战包括量产进度的不确定性、市场接受度、成本控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。
其有望在家庭服务、工业巡检、娱乐表演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。其高动态性能为复杂任务执行提供了技术基础,未来可能结合生成式AI实现更智能的交互。
未来智能
未来智能(安徽艾德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)若聚焦“AI+机器人”融合(如服务机器人、工业机械臂),可能结合大模型(如GPT-4o、具身智能算法)提升自主决策能力;垂直场景优化方面,在物流、医疗、家庭服务等细分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(类似优必选的Walker X人形机器人)。
其机会或在于细分场景深耕(如医疗、农业)及区域产业协同,但需克服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速度的挑战。若能在2年内推出高性价比产品,有望成为长三角具身智能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3个月内连续两轮融资,或应关注其后续融资动态及合作伙伴披露。
(文/绿灯,2025年4月25日)
e-Mail:lab@enet1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