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中国金融大模型TOP20

2025-05-14 DBC 德本咨询

2025中国金融大模型TOP20
序号模型名称所属企业产品特色
1盘古金融大模型华为覆盖智能客服、信贷报告生成、智能编程助手等全场景金融应用
2无涯Infinity星环科技专注智能投研,支持股票/债券/基金等市场事件的分析与推理
3拓天大模型拓尔思面向媒体与金融领域,提供智能采编、审计助手等功能
4奇富GPT奇富科技覆盖获客、风控、贷后服务等金融全流程
5HithinkGPT同花顺集成智能投顾、自然语言处理、舆情分析等功能
6妙想大模型东方财富聚焦金融知识解读、计算与投资决策支持
7Light-GPT恒生电子支持投研、投顾、量化交易等核心金融场景
8通义点金阿里云实时市场数据分析,助力用户对话金融世界
9轩辕大模型度小满千亿级开源模型,强化金融名词理解与数据分析能力
10天镜大模型马上消费零售金融场景应用,意图理解准确率超90%
11AntFinGLM蚂蚁集团理财选品、资产配置、智能核保等保险与理财服务
12K-GPT金证股份智能投行、合规与客服场景应用
13混元金融大模型腾讯金融科技具备多轮对话、逻辑推理、金融数据可视化等能力
14智谱华章智谱AI金融代码开发与知识检索
15灵犀AI Agent嘉银科技算力与网络优化支持
16众安大脑大模型众安科技聚焦保险理赔与风控场景
17智能投研助手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自动生成与投资策略优化
18工银星辰大模型中国工商银行千亿级参数规模,覆盖远程银行、信贷风控、金融市场等场景
19言犀金融京东科技覆盖智能投顾、产品营销、供应链金融等场景,支持多模态交互
20麒麟大模型有连云融合DeepSeek等通用模型,支持ETF营销与投顾决策
2025.05 DBC/CIW/CIS

2025年,中国金融行业正经历着由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密集出台《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》《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构建起"安全稳妥有序推进"的监管框架。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金融数字化从"立柱架梁"到"积厚成势"的转型路径,更将AI大模型应用提升至战略高度,要求金融机构在智能客服、风险管理、反欺诈等核心领域深化技术融合。

金融大模型的参数规模不断扩大,性能不断提升,多模态技术、AI 智能体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,使得金融大模型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多样的金融数据和业务场景。其应用已广泛覆盖金融机构的多个业务领域,包括内部运营、信息处理和业务决策等。在内部运营方面,实现了文案生成、代码生成、翻译等通用类场景的智能化处理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。在信息和业务处理方面,能够进行智能化知识抽取、金融知识的理解和生成、政策研报解读等,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准确、更深入的市场和业务信息。在管理和业务决策方面,信贷审批、理财投顾等决策类场景的应用不断深化,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科学、更精准的决策。典型案例印证了技术落地的深度:陆金所控股推出的"智盾"智能尽调系统,通过多模型串联机制实现材料分析准确率93%,照片识别准确率99%,使小微企业信贷审批周期从7天缩短至2小时。中信建投证券打造的金融产品学习平台,结合OCR多模态文档解析与ASR语音识别技术,将产品培训时间压缩80%,销售团队知识获取效率提升70%,直接推动金融产品销售业绩增长20%。

在风险控制领域,微众银行运用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信贷风控,不良贷款识别准确率提高28%;蚂蚁集团"仿金融专家多智能体协同推理"系统,在汽车分期业务中通过10余层推理环节,将用户需求识别精度提升至95%。这些实践表明,大模型正在重构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范式。

结语

未来,多模态融合技术预计使医疗诊断准确率提升25%、工业质检效率提高45%,金融领域或将实现文本-图像-语音的跨模态风险评估;开源生态蓬勃发展,中国主导15%的AI国际标准制定,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普惠路径;监管科技(RegTech)创新加速,大模型驱动的合规审查系统已实现99%的合规内容覆盖。挑战同样不容忽视:85%的企业数据未标准化,专业领域可用数据缺口达40%,数据治理成为制约因素;算法黑箱问题要求建立"感知-认知推理-决策"的全链路可解释性框架;人才结构性短缺迫使行业探索"业技融合"机制。这些挑战倒逼金融机构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间寻求动态平衡。这场静默的革命,终将重塑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内涵。

(文/布莱恩特)

e-Mail:lab@enet16.com

【DBC拟定框架简介】